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人物特写 > 正文
    购物车
    0

    牛!湖口这位年轻医学博士,获得九江市首届“十大最美青年科技工作者”!

    信息发布者:张艳爱
    2020-06-09 11:42:28   转载

     在九江市2020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座谈会上,一位获奖代表贯融“医研结合”、揭示“知识价值”的发言,引起与会领导和同仁的关注。这位发言者,就是九江市首届十大最美青年科技工作者、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传染病学博士沈国俊。



     


    沈国俊,出生在湖口县文桥乡的一个贫寒农家,“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医者”,是他的初心,“心怀仁心仁爱,做一名医德高尚的好医生;潜心科学研究,做一名技术高超的好医生”,是他人生的方向。

     

           2013年7月南方医科大学博士毕业后,供他选择的道路很多,可以去香港或国外做博士后,可以留在广州、深圳等沿海城市知名医院工作,但他考虑“投身人才相对稀缺的地区,更利于作用的发挥”。于是,他毅然回到家乡,入职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是博士的过人之处,“庖丁解牛”式的施治,使沈国俊常常救人于生死边缘,他知识的价值也得以实现。

     

           家往湖北黄梅小池镇的56岁的李女士,因肤黄、尿黄、乏力,先后在当地和省级医院治疗。治疗未见明显效果后,省级医院提出了“肝移植”的方案,苦于经济条件限制,李女士转诊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沈博士在完善检查后,在亚急性肝衰竭、急性黄疸性戊型病毒性肝炎的基础上,增加了“真菌感染”的新诊断。根据新的诊疗思路,相应给予抗真菌治疗和联合抗感染治疗,李女士的病眼看着一天比一天好,患者和家属喜出望外,连声称奇。等到出院,医嘱的主要内容已转向糖尿病等常见疾病的管理。

     

     
    湖口双钟镇58岁的徐先生,在当地和省级医院反复治疗若干次,病情没有好转,体重由140斤陡然下降至90斤。打算放弃治疗的徐先生,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沈博士。经过治疗,徐先生身体的各项指标向好的方向转化且相对稳定,如今,体重已恢复至120斤,经常去广场跳舞,遇上好天气,还野外垂钓。

     

           湖口县某机关的黄先生,服用“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克拉霉素、奥美拉唑”后出现眼黄、尿黄、恶心等症状,辗转几家医院,治疗无效。转入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时,凝血功能20%、黄疸600,病情已进入危重状态。沈博士在完善检查后,给出了“戊肝”的诊断,经过60天精心治疗,黄先生康复出院。


     
    “查房、会诊、抢救,读书、教学、科研”,医生的生活充实而清贫。而2020年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把身在九江市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疗机构的沈国俊博士,推向了抗疫前线。

     

           发挥传染病专业特长,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他主动向前,担任医院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和专家诊疗组副组长。从人员安排到物资供应,从病区设置到后勤保障,从预检分诊到发热门诊设置,从诊疗规范到感染防控,从疫情监测到宣传教育,他一件一件落实。

     

           因为工作繁忙,也担心传染家人,从应急防控机制启动,到马祖山确诊患者“清零”,沈博士近2个月没有回家。等疫情缓解回家时,他1岁的女儿拒绝“怀抱”。

     

           “时势造英雄”,由于个人行为与国家命运连在了一起,他的才能得到充分的施展,知识的“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



     
     “学以致用,担当有为,服务群众健康”,沈国俊用行动表述博士的价值,诠释一位传染病医学科技工作者的“奉献之美”。


    来源:九江健康之声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