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网通总站 罗岭村 342104.nync.com 欢迎您!
40余亩果园,868棵无核柿,610棵柑桔,18个春秋,每棵树已种在徐清华心坎里。18年前,漫山荒芜;18年后,果树成林。18年,徐清华面对人间酸甜苦辣,仍笑看人生。
坟冢开荒 尝尽苦楚
1999年,均桥镇饶塘村村民徐清华已是5岁孩子的父亲,厌倦了在外漂泊不定的打工生涯,带着满满的乡愁和对家乡亲人的眷恋,毅然决定从深圳返乡创业。从小做惯了家务的他,对犁耙耕作等各种农事,样样精通。正是基于这种自信,徐清华选择搞农业开发。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徐清华尝尽了苦楚。“夫妻俩在野外住了3年搭建的临时工棚,足迹踏遍了每个角落,烧了5年煤球炉,点了5年煤油灯,吃了5年从1里外挑来的井水……”历经的岁月已在徐清华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由于投资大,见效慢,那时日子过得真苦,苦了家庭,苦了孩子。穷到家里真的揭不开锅,记得有一次,年幼的女儿看到同龄的孩子买馒头吃,于是跑回家拿钱也想买。这时家里居然连一个买馒头的钱都拿不出,真是穷到了极致。为此,妻子还哭了好几个晚上。”回想起过往的点滴,徐清华眼里仍噙满了泪水。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2005年秋季,昔日的乱山岗已是果树满园,柿子、柑橘等果子挂满枝头,喜获丰收。漫山金黄色的果子,宛如一处世外桃源。这个时候是徐清华最骄傲和自豪的时候。
拨云见日 苦尽甘来
经过多年的摸索,徐清华很快掌握了精湛的无核柿饼制作技术。从此,他勤劳致富的事迹也不胫而走,2005年获市特色种植标兵荣誉称号,并连续7、8年获得县级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如今,随着果园渐成规模,徐清华也慢慢开始学起了电商销售。“穷怕了,苦怕了。”正是这种思想在激励着徐清华不断努力勤奋进取,一刻也舍不得休息。种蔬菜、养家禽、养水产、自学水电安装……就这样,他摸索出了一条“以短养长”的循环发展路子,日子越过越红火,步伐也越走越坚定。转眼间,今年读大学的女儿也已学成归来。今年村换届,自己也被公推到村委班子。
一杯金银花茶,一个西瓜……盛夏时节,这些都是徐清华招待客人的标配。他念叨着,笑着,非常自豪,因为这些都是他自己亲手栽种的,用得心里踏实。如今,喜欢唱歌的他,劳作时也不忘哼着小曲。按他的话说,坐在枝头剪枝,迎面一阵微风吹过,整个人像在摇篮里一般,他唱着,妻子笑着,心里无比享受这个美好的时光。
心中有梦 无怨无悔
“果园虽已成型,但要管好、运营好,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眼前,急需修一条通往庄园的硬化水泥路。我相信,党的政策会越来越好。同时,我也坚信,只要不放弃,勤劳肯干,心中的梦想终将会实现。”对未来的发展,徐清华充满了信心,“如今,全家吃的、用的,都是我和妻子用双手换来的。家中的长者,生活有保障;女儿与同龄的孩子相比,能享受同等教育;自己由于吃了多年凉性的柿子,自幼火性的体质也有好转。”这些,让徐清华倍感欣慰。“我很知足,虽然我物质上不是很富有,但我精神上自认为非常富足。这么多年,唯独让我觉得亏欠太多的是与我风雨同舟、共患难的妻子。”徐清华有感而发。
“老婆,老婆,我爱你,愿你有一个好身体……”无论岁月怎么变幻,徐清华对妻子的爱总是念在嘴里,记在心上,劳作时也不忘放歌一曲,以表对妻子的情义。
采访后记:置身在风云变幻的大千世界里,少一点浮夸和吹嘘,多一点勤劳务实的人生姿态,让人敬佩。在如今纷繁复杂的社会大家庭中,坚守一种信念和执著,时时心怀感恩,让人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