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头条热点 > 正文
    购物车
    0

    十字庄村的山楂喜事:从求人买到供不应求

    信息发布者:张艳爱
    2019-04-30 10:32:08   转载

    “以前求人都卖不出去。现在有多少卖多少,不仅价格好,还不赊账。”46岁的李洪军谈起这两年的山楂种植,乐得合不拢嘴。


    李洪军居住在山东省平邑县铜石镇十字庄村,这里地处丘陵地区,山岭薄地不适合种粮食,却长着许多山楂树。李洪军和许多村民一样,侍弄着不知从哪年开始就有的山楂树,并以此为生。


    当地盛产山楂,但长期没有加工山楂的企业,村民也没有存储的场地,村民卖山楂需要依赖外地来的收购客商。“他们压价很厉害,三四毛钱一斤,低的时候两毛多钱一斤。”十字庄村村民说。十字庄村的山楂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不少村民都不知道是哪年栽种的,品种老化,市场认可度不高。


    山楂品种单一,成熟期相近,到了收获季节,十字庄及周边村庄的山楂扎堆集中上市。为了能让收购商买自家的山楂,不少村民没少求过人。李洪军说:“说好话,求人家买还不一定买你的。卖不出去就烂了,倒沟里。”

    前些年,种山楂收入低,村里不少人都外出打工,腿有残疾的李洪军找活不容易,生活拮据。


    2017年,在时任铜石镇铜石社区第一书记孙敬峰的帮助下,当地成立了专门从事山楂种植、加工的合作社和山东红山果食品有限公司,后来又加入了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博爱家园·生计保护”项目支持的扶贫项目。


    在博爱家园项目支持下,红山果公司带动当地山楂产业不断做大,辐射带动周边20个村。公司山楂种植技术人员带动周边村民开始改良品种,个头小、皮薄、酸度低的新品种陆续出现在山坡。不同品种的山楂成熟期不一样,相比以往,山楂不再那么集中扎堆上市了。

    山东红山果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详峰说,当地年产约3000万斤山楂,但仍满足不了公司的加工生产能力。村民有多少,公司就能收多少。十字庄村及周边村民的山楂再也不用担心销路问题了。


    “山楂摘下来很快就能变现。去年的收购价1.3元一斤,马上就给钱。”十字庄村村民付廷美说,“就是俺们产量不够,现在供不应求。”


    在位于山东平邑的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博爱家园项目有机山楂种植基地里,一簇簇白里透黄的山楂花煞是打眼。一场小雨过后,漫山遍野绿油油的山楂树让勃勃生机顺着山坡蔓延,也托起了绿色致富的希望。


    如今,十字庄村种山楂收入有了保障,一些外出打工的村民开始陆续回村。李洪军也有了工作,他除了打理地里的山楂树外,还可以去附近的红山果公司做工。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